东方初中科学送教活动记录(2010-12-17 22:58:51)

今天请科学市学科带头人朱老师、市教坛新秀李老师送教到东方初中。二位老师都是上复习课,都上的很好,李老师的课也是成熟了很多,朱老师的课特别的淡定、境界超然。课后二位老师与东中的老师们做了交流,将自己的想法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(见附录)。

我就听课中的观察对东中提了二点想法,一个是李老师上课时学生们都很配合,参与很积极,学生精神饱满,但是上课中有点过于"正襟危坐"了,我观察到学生很少记笔记的,这点应当要引起我们注意,开始在七年级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。第二,李老师讲"物态变化吸热放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",请同学举些实例说明。在老师不断举例启发下,只有一个同学举到"我国一种新材料,利用吸放热控制温度",说明同学在新课的学习中有关这些方面的实际例子缺乏了解,对一些学生身边生活实例也是缺乏联系,这点要引起东中老师注意。

对于李老师提到雪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我提出了疑问,引起了大家的争论。李老师的视频,我以为不如我知道的实验,我将其与大家分享了(见视频)。


附录:交流和课堂实录

交流

胡:由于东方初中这几年换血比较多,新教师多,因此将今年这次送教活动放到了东方初中。

李KM:复习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,这也有一个缺点:知识容易散了。 这节课就以规律复习做为中心。有关蛋糊的问题,这是书本上的作业,学生错误比较多。原来想有二个实验,时间上面比较紧,因此只有一个视频来代替了。

朱QS:复习很容易上成炒冷饭,怎么样将复习课上的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。今天我们二个人做了一点尝试。

  1. 复习课要有一点主线。如李老师的课将生活实例为主线,我的主线是物质的鉴别作为复习的主线。主线找到了备课就好办了。

  2. 复习课更要突出方法。如李老师的课就是要抓住一点:物态变化初始态是什么。定义模式。这些都体现了方法。我的是物质鉴别方法就是要了解物质的性质。复习也了解了解题的方法了。上科学的境界就是上升到哲学的。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要用哲学观点来指导。

  3. 将知识结构化条理化。这些在板书上体现出来了。

  4. 复习课又不同于新课,要让学生加深理解。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学习。

  5. 复习课还要有一个功能,就是发现学生的不足。

化学内容的教学一定要强调化学式、化学方程式的教学,学生的化学式比较弱,自己讲的多不如学生练的多。现在是化学难学。老师上课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,学生实验还是一定要去做。建议一备课组一定要加强。建议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,可以先重视基础知识。

东中老师发言:

田HD老师:先运用再梳理再运用,课堂教学容量很大知识面广。

蔡老师:将二个图画在一起好像不好吧。朱:应当加一句话,不加热了。参考书上说,沸点与压强关系不要提出来,初一还是不要求,初二再提出来。(还是可以补充出来。)

何JY:只知道让学生记住,并没有真正记住。将知识放在一些题目鉴别中很值得学习。先讲知识点,设计方法很值得学习。

梅S:李老师,自己跟现实联系的比较少一点,自己经验也是比较缺乏。李老师这样学生印象深刻,容易记住。朱老师,复习课思路,我们没有注意起来。原来我们重机械记忆。借鉴朱老师,以后复习可能会好一点。

应RR:朱老师准备的很充分,又根据上课生成来处理。李老师,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,这个理念贯彻的很好。

王BL:

  1. 复习也是要有目标的,要钻研教参课标考试说明。

  2. 复习不能上习题课(?)一样的,也是了解一下学生缺什么。

  3. 复习课不能简单重复新课。

  4. 复习要讲实效。可以由内容决定方法。

  5. 复习要实效分层,要多有收获。

  6. 复习也是联系实际。最终将实际问题解决。

  7. 成绩是硬道理。

课堂实录

李KM:物态变化复习

定义模式:

(1)物质从 (直接)变成 叫做 。

(2)汽化现象:

板书:

教师引导学生各个概念,吸入热,利用概念图形式板书。(抽四个人次学生回答,学生正襟危坐,没有动笔。)

案例:摩托车早上坐垫上有露水或霜。(判断下列现象各是什么状态变化?)

露什么状态变化?讲。

霜呢?讲。

早上骑摩托车要开灯,是雾大?雾呢?

要穿上雨衣?雨的形成呢?

前面不能骑车了?下雪了。是怎么形成呢?

开水开后开水壶嘴边上看不到,远一点能看到白雾?这是怎么形成的?

(老师通过一系列故事情景让学生分析物态的变化。)

玻璃上面小水珠。能讲怎么形成吗?讲。

冰花是什么样的一种物态变化?冰花形成在什么地方?外面九个。只有三个是里面。老师利用前面的例子进行引导形成在里面。

樟脑丸变小。

冰雹。——凝华(?)

下雪不冷化雪冷,这是为什么?

物态变化吸热放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。教师举例:火箭发射。

:煤气压在煤气罐中。

教师讲可以装更多,但不是吸放热的运用,敢于发言很好。

教师再自己举干冰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?讲。

生举一个例子:我国一种新材料,利用吸放热控制温度。

教师讲并分析冰箱里的热循环。"好的快"。

三点:熔点、凝固点、沸点

三个过程中的两个规律:不断 热;温度不变。

三个过程中的两个条件:热量条件;温度条件。(

实例:蒸蛋糊。为什么蛋糊没有沸腾?:焦了。(这个有点难理解)

如果换成酒精?

视频:实验

测试。作业。

 

朱QS:酸碱盐复习

情景:实验室老师不小心将两瓶无色溶液搞混了,已知一是稀盐酸,另一是氢氧化钙,你能把它们鉴别出来吗?请写出有关的方程式。

学生思考,然后相互讨论。

投影展示学生结果。

  1. 紫色石蕊

  2. pH试纸

  3. 加入硝酸银

  4. 通入二氧化碳

  5. 无色酚酞

老师实验二次。

一、酸的性质:

老师补充:氧化铜。

方法:各取少量。

二、加入活泼的金属。

三、酸+金属氧化物。

四、加入不溶性碱。(实验)

五、加入酸。

六、加入盐。

板书八点图。

情景:一是浓盐酸,一是浓硫酸,……

讲硫酸的个性。

 

 


评论

© 教研员园地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