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B初中调研听课记(3)(2011-03-02 22:26:16)

     今天继续在HB初中调研,上午听了三节课,每节课课间都与老师及时做了交流,第四节课又在办公室与七年级几个年轻老师座谈。下午与校领导反馈总结汇报。

     谢老师上“光和颜色”习题课,我提了三个建议:1.习题课重点要突破几个重点,2.要有变式练习,3.避免对答案式。路灯下人影画图,同学全部要自己画出来画不好,需要老师做点抽象做点铺垫。物距概念出来了应当用图明确表达一下,不然有同学不明白讲什么。王老师上“光和颜色”将小孔成像实验自制了一个实验,效果很好。我对三处教学序设计有不同看法:1.太阳光到地球需要多少时间?以这个问题引出光的传播的快慢,要求过多。2.讲了光的直线传播后,请同学举出有什么应用。学生举不出来,老师自己说出为主。这个学生有点难。有个学生举了放大镜在阳光下可以将纸烧起来,老师就没有办法了。3.在讲小孔成像前以问题“阳光下树阴中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?”引出不好。我对王老师的多媒体的使用提了一些意见,希望她回顾一下我在新老师培训上面曾经讲过的一些思想。

     陈LX老师课题与王老师一样,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实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黑板上,然后通过粉笔灰让光束的直线效果弄出来,实验直观性很强。玻璃砖的实验效果又不好,没有上节王老师的好,主要是玻璃砖长宽不同,我们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光在里面传播的距离。在小孔成像实验时设计了一将小孔遮去一半的步骤,设想很好,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好,物移动引起了像形状在屏幕上面只投出一部分,结果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。因此我交流时指出,我们实验能够固定的还是尽量要固定。陈老师在讲解小孔成像和小缝观察视野范围问题是通过画图来表达,只是都将孔或缝看成一个具体的物体,画图时就出现科学性问题了。陈老师在解释小缝观察视野范围时出现一个很好的教学灵感,这是一个教学生成,只是没有把握好,要学生用手指成缝去观察。我认为老师要好好组织学生去体验一下。还可以进一点指导学生用纸做个小缝去实验。我们都知道教学相长,其实真正的教学相长需要老师在要重视生成,重视抓住教学中出现的灵感。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题目是:

  下列现象与直线传播无关的是

    A.立竿见影  B.一叶障目  C.三点成一线 

    D.打雷时,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

这个问题放在讲光速之前,序不对了。而且题目本身感觉不好,D就与直线传播无关吗?

    下午反馈交流,王老师讲了存在问题原因对策,后面我们讲的基本上围绕他的内容展开了。他说存在问题有:1.整批学生伏起来,2.讲完就算完成任务,3.课堂教学中掌握如何心中不一定有数,4.假象很多。原因和对策:1.没有激情,2.缺少方法,3.学生动起来是关键:正视学生、目标追求、观念更新,4.突破积极性难度,5.作业量控制,6.老师激励机制。

    我谈了三个方面:一如何加强备课组作用,1.固定时间,2.固定模式,3.分工协作,4.目标明确。二如何突破积极性难度?关键在于青年教师作用。1.引导组织管理重过程,及时引导帮助;2.专业素养提升重点二点:习题研究和教材教法研究。习题研究要从管理上抓,教材教学要靠教研。三关注生问题思考,我举了一个我这个遇到的一个学生案例说明关注生也要研究分类,关注生有不同类型,形成原因也是多种,只有有针对性措施才可能实现转化。


评论

© 教研员园地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