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振宁与规范场理论之二

四、美好的追求

要得诺贝尔奖,这在杨振宁家是个美好的愿望。这个愿望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熟悉教授的同事中,是早有传闻的。

中学时代,杨振宁的数学念的非常好,他确实非常聪明。“爸爸!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!”杨振宁认真地和父亲说。父亲慈祥地看着他,“好好学吧!”父亲对他充满了希望,他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一一智慧超凡,识见精确,热情而有毅力。杨武之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,一个有出息的人!振宁和爸爸开的玩笑在西南联大传了开来,人们戏言猜测:“杨武之的儿子数学很好,为什么不子从父业攻读数学而学物理?哦,因为数学没有诺贝尔奖!”

杨振宁确是一个有抱负的、事业心非常强的青年。他要求自己非常严格,他选择物理是有他的考虑的。他数学学的很好,但他觉得纯数学太虚,不实用:他认为自己具有学物理的气质和风格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攻学物理,而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在物理上的成就铺平了道路。

五、万里寻师

1944年至1945年之间,杨振宁在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。45年的夏天,动身到美国去。

杨振宁在联大读书的时候,尤其是后来两年读研究院的时候,渐渐地能欣赏一些物理学的研究风格。他特别佩服的三位是爱因斯坦、费密和狄拉克。1945年11月,他到了美国。在纽约上岸。花了两天时间买了西服、大衣以后,第一件事就是到哥伦比亚大学去找费密。费密不但在基础物理上有重大的贡献,而且是主持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堆的人。(教授原来是意大利皇家科学院的院士,他在罗马享有崇高威望,被意大的物理界戏称为“教皇”。开始,他从事理论物理工作,创建了费米统计。在狄拉克创立及泡利和海森伯工作中的紊乱和形式化问题,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。在查德威克1932年发现中子以后,费米直觉地意识到了发现中子的重大意义,立即从理论物理领域转向实验物理领域。他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地用水、石蜡等物质减慢了中子的速度,再用慢中子去轰击各种物质,产生了新的放射性元素。为此,费米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。)

因为这是战时工作,所以他的行踪是保密的。杨振宁在中国的时候就听说费密“失踪”了。可是杨振宁和知道他失踪之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。所以他到该校去问教授什么时候上课。使杨非常惊讶而且非常失望的是,哥大的物理系秘书竟未能听说过有一个叫做费密的人。后来杨到普林斯顿去看教授(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)。张告诉杨,费密打仗期间曾在洛斯阿拉谟斯,听说他已经决定要到芝加哥去当教授。这就是杨振宁成了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的道理。

六、做实验的经验

杨振宁还没有到芝加哥就已经深深感觉到对实验接触太少。当时他有一个愿望,是到芝加哥之后,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。他本来计划跟费做实验。可是那时费密的实验室不能接收外国人。于是费密介绍他到了另外一个教授的实验室工作了。杨振宁在这个实验室工作了一年半左右,他从这些实验物理学家身上学到了许多。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他自己的动手是不行的。那时候实验室有个笑话,说“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”。

在做了十八个月的工作之后,他的实验不太成功的。这倒不完全是他的错误,因为那个题目是一个做不出来的题目。有一天,“氢弹之父”泰勒来找杨振宁。他问,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太成功?杨说,对了。他对杨振宁说:“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出一篇实验论文。你已写了理论论文,那么就用一篇理论论文作毕业论文吧。我可以做你的导师,”他听了这话很失望,因为他确实是一心一意想写一篇实验论文。杨振宁就说需要想一想。想了两天,决定接受他的建议。作了这个决定以后,他如释重负。这是他今天不是一个实验物理家的道理。有的人说这恐怕是实验物理学的幸运。

评论

© 教研员园地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