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省教研室与特级教师协会联合开展“携手丽水”送教活动

 

Posted on October 13, 2010 by luqn

10月12日8点多赶到丽中参加这次活动,上午听了赵顺法特级老师和丽中张老师的课“摩擦力”,课后还进行了点评活动。下午听了梁老师有关命题技术的讲座,主要用心在听,没有做笔记,想再依据PPT好好学习一下,梁老师的报告来源于实践很有听头,也很实用。坐在丽中实验室里五个多小时,这个凳子设计有点问题,感觉屁股痛腰酸。

上午的二堂课,用梁老师的话说,二位老师总有不同,不然张老师也就是特级了。后来梁老师的点评还是比较不客气,指出了张老师的很多的问题。赵老师的课很有示范作用,我们老师接下来上课正好就可以用到。缙云江主任、附高陈特等也作了点评。市沈老师要我们老师勇于参与点评,可是没有发动起来,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:1沈老师没有一个一个点出来;2老师没有什么准备;3老师只想听听专家的高见(梁老师说要敢于“班门弄斧”);4我们的老师只想等着点名;5我们老师比较谦虚;6我们的老师比较自私,有好东西不想跟人分享;7比较怕抛头露面。一点我可以肯定,我们老师都会去思考这二节课。有思考为什么不讲出来呢?我是没有讲,我属于哪一种?我是属于——8想法,但不擅言词的一种。还是写下来吧。

我感觉二位老师,一位将物理上活了,一还是硬邦邦的死文字;一个是对内容做了精心的准备,一个是一堂常规的课(坐边上的一位老师说他没有准备也就这样上,够狠!);一个是教学严谨,一个是教学随意;……梁老师讲了很多,讲的更好,我录像了(请看录像,只可惜录像前半部分手机重启了),因此也不多比了。赵老师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将“摩擦力”这一节上活了。活体现在什么地方呢?活就体现在学生的活动思考体验上面。赵老师自评时说过,要让学生体验。怎么体验呢?这就要重视五个“实”(我在以前HB初中座谈摘要DY学校送教活动后记都有阐述):……。我看赵老师在五个“实”方面做的就是比较好。我将比较精彩的环节记录如下:

1.师(引入):桌面上放了一堆书,如何利用毛巾运用一个手指将书提起来?生:将书用毛巾捆起来。教师演示,毛巾太短根本就没法系住。老师将毛巾二头缠绕在一起,结果提起来了。引出课题。

2.利用视频展示行李在传送带上的运动,视频比图片效果要好。这点梁师很是欣赏。

3.用毛刷体验静摩擦力的存在,我们的老师一般都会想到,这只是观察。赵老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用手指代替桌面,用手指与体会表静摩擦力的作用。

4.板书提炼精彩。静摩擦力产生:因“势”而生;方向:逆“势”而为;应“势”而为。最后一条,由学生来归纳,也是很有讲究学生的主体性。

5.设计了“边做边想”:请二位一组学生用二手指(食指中指)夹着直尺相互拉,体会静摩擦力。

6.设计磁性黑板刷分析受力和计算。设计四个判断进行概念辨析,这四个题目分别涉及到:静摩擦力存在的运动状态、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,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推力关系、静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。

思考中我也有二个问题:

7.赵老师在分析磁性黑板刷时,提问:将磁性黑板刷反过来,粗糙面不一样了,静摩擦力还一样吗?我想还可以再仔细一点,二个面粗糙程度不同了,面积也是不同了。整堂课赵老师没有涉及到接触面的面积问题。

8.课中多次出现了“势”,“势”作为一个词其含义是什么?高一新生还是不能体会得到的。有关静摩擦力的“势”,也是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。现在这个“势”是什么?我想可以先理解“力”。因为这个“趋势”的“势”都在对的一个力作用下产生的。

特记,梁老师在下午的报告中又一次提到了张老师的课:张老师在讲摩擦力时,同学应有体会,同学要换座位,你们要推。梁老师提出,学生换座位时的基本素养是推桌子吗?应是搬过去。

菊子曰 菊子曰微博同步定时发布

评论

© 教研员园地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