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S市初中科学优质课评比

      自从上届省优质课评比以另时抽签、限时备课形式后,市级比赛也就以这种形式举办了。省王YC教研员采用这种形式有几个要求,我猜想其目的或好处如下:

  1. 每位教师可以有一位指导教师帮助备课。基本上属于单兵作战形式。

  2. 每位老师备课时间短,只有二天时间。更加接近于实际教学。

  3. 不能试教。也是为了更加接近于教学实际。

  4. 可以上网或电话救助。实验器材可以叫本校老师送。网络时代,应用网络资源也是一种能力。

这些要求无非一个目的就是少点包装。由于时间仓促,老师准备时间有限,需要教师平时积累。少点包装可能更加真实反映一个教师的水平。但我想,本来一节课就是不能反映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。只能反映老师在这堂课上这节课时的水平。我们要看的是一个老师在这一堂课上的教学水平,那有这么多的限制为了少点包装,这个是不是有值得呢?

      11月6、7市里进行评比,下周(11月12-14)省里进行评比。省里的文件强调:研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,探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规范,提高科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。我想评比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研究。上面的这么多的限制,与文件所强调的目标不一致。前二天听了市里的课后,感觉到老师课很粗糙,缺乏研究,而且并不真实。由于对所上的课缺乏研究,上同一课题的老师教学设计大同小异,主要抄袭于网络。老师在教学中,为了出点新颖,只好寻求一些作秀表现的成分。

场景一:教师想测试同学的反应速度,拿出来三张拾元新钞,如果哪个同学上台来能够接住,就给同学。学生大受刺激,课堂气氛热烈。

场景二:教师(这位老师是比赛承办学校的老师)抽同学提问,回答不出来。教师说,下面坐了很多老师,你可以求助一位老师来你回答。学生点了一位老师(我估计是他们任课老师),老师回答,学生一起鼓掌。

这些场景让人感觉就是不真实。由于缺乏研究,课堂中出现的科学性错误也很多,如用动能知识来解决小鸟撞飞机,用动能知识解决限速问题。这些都不是初中学生能够解决的。老师却想用学生学到的这么点知识来解决。可以想象出现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  如果教学评比不进行这么多的限制,其好处又是如何呢?以我笨驴来看,好处很多:

  1. 可以有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。如果有十位老师参加比赛,每个老师所在的教研组有十五个人,这样就有一百多位老师参与了教学研究。

  2. 教学研究的过程更长。如果提前一周告知参赛老师课题,笨驴认为更长时间的研究过程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益。

  3. 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案例,由于大量人力时间的研究,产生的教学案例可以更有利于听课老师借鉴。


评论

© 教研员园地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