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力教学二个片段

案例1:

(《中学物理教学》,2007,12,4)
形变和弹性形变
师: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什么呢?生:观察!
老师实验演示:锯条在力的作用下弯曲;泡沫块受力压缩、扭曲、弯曲;直铅丝被弯成直角状;球形橡皮泥被捏扁;纸张被揉皱。学生或仰头或侧身潜心地观察,不知教师想考察他们哪些方面的观察力,注意力十分集中。
师:这几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?又有什么不同点?
学生分组讨论交流,陈述小结,实现概念的自我构建.
共同特征:都发生了形状或体积的改变.
不同点:外力撤除后有的能恢复原状,有的不能.
案例2:(沈晨老师)
什么是形变?
教师指出,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,从观察启步.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.关于什么是形变,将演示一组实验,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.

演示实验1: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.
演示实验2:弹簧被拉长或压短.
演示实验3: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、弯曲与扭转.
演示实验4:铜片被弯成直角状.
演示实验5: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,形状变化.
演示实验6:纸张被手揉皱.
      二个案例都是围绕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,得出这样一个事实: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.但是二个案例观察注意(提出问题)的安排上有所不同,案例2在实验前先问,问题指向比较明确:物体发生的变化.案例1后问,问题指向几个实验共同点和不同点.案例1更能激发学生思考.案例2将实验的注意点与原因联系在一起,将形变与外力联系一起考虑.

评论(2)

© 教研员园地 | Powered by LOFTER